你以为水果只能用来吃吗?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有一种神奇的技艺,能把普通的水果变成精致的艺术品,它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傣族果雕!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傣族人民是如何让水果“华丽变身”为让人惊叹的艺术品的。
走进陇川县章凤镇章凤村一位傣族大妈的家中,她正专注地摆弄着一个西瓜。只见她手中的刻刀轻轻一划,西瓜表面便“长”出了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花,这位傣族大妈就是傣族果雕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小晃。
傣族果雕,是傣族村寨妇女必备的一项手艺,在每年傣族泼水节等传统节日盛会上,精美的果雕都会成为吸睛的一道风景。没有图纸,没有样品,也没有各种各样的雕刻工具,她们仅仅凭着一双巧手和一把小刀,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就能让普普通通的瓜果摇身一变,成为精美的手工艺品。
傣族果雕图案多以花、叶为主,还有鸟兽等。刻纹有平行斜线、弧形锯齿纹、圆环纹、凹凸曲线,刀刻效果极像剪纸,因此傣族果雕也被誉为“多彩的傣族立体剪纸”。小晃笑着说:“果雕可不是随便刻几刀就行。每一刀都要稳、准、轻,稍有不慎就会破坏水果的完整性。”
自第一次在节庆活动中目睹村寨里的老人们将水果雕琢成艺术品后,小晃便从心底里爱上了这门手艺。“我隔三岔五就会挑选几个西瓜、南瓜来练手。它们经过雕刻,最终蜕变为艺术品,那个过程感觉非常奇妙。”小晃感慨道。
傣族果雕是傣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追溯至数百年前。它是傣族民众在节庆时用来庆祝节日的必备物品,比如泼水节、傣历新年等重要节日。傣家人利用西瓜、南瓜等当地水果,雕刻出各式吉祥图案,这不仅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反映了民族的审美情趣,充分展现了傣族人民卓越的艺术才华和丰富的想象力。
“村里、镇里举办大小活动,都会邀请我去展示果雕技艺。此外,我还经常去参加相关的比赛活动,都能拿到名次。”小晃自豪地说道。如今,她也经常受邀去传授傣族果雕这门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并传承下去。
来源:云南学习平台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