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滇味师傅的不断改进创新,"过桥米线"享誉海内外,成为滇南的一道著名小吃。
蒙自过桥米线由来
传说清朝时,有位秀才常到蒙自县城外德同湖小岛上读书,贤妻每天给丈夫送饭。秀才常常苦读忘了吃饭,凉了才随便吃点。偶然一次妻子受到鸡汤浮油能保温的启示,常变化着花样把热米线送给丈夫吃。第二年,秀才考上了状元。贤妻的故事在当地逐渐传为美谈,因为妻子到岛上要过一座桥,而把这种米线取名“过桥米线”。
历史悠久
蒙自过桥米线产生于明末清初,源远流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由蒙自人民长期实践创造出来的,是中原饮食文化与蒙自世居民族饮食习俗交融形成的产物。
过桥米线四部分
过桥米线由四部分组成:一是汤料覆盖有一层滚油;二是佐料,有油辣子、味精、胡椒、盐;三是主料,有生的猪里脊肉片、鸡脯肉片、乌鱼片,以及用水过五成熟的猪腰片、肚头片、水发鱿鱼片;辅料有来过的豌豆尖、韭菜,以及芫荽、葱丝、草芽丝、姜丝、玉兰片、氽过的豆腐皮;四是主食,即用水略烫过的米线。
四大特色
红河人向来习惯吃米线,当地人的饭桌上甚至可以三餐都是米线蒙自的过桥米线正宗且味美,有四大特色:
一是碗大,据说最大的碗可以给小孩子洗脸!再说过桥米线有几十种配料,碗不大也着实装不下。
二是汤滚,高汤起锅后用油封住,上桌时看起来死水微澜,其实温度能把生肉烫熟。
三是生肉,过桥米线的配料中荤菜几乎全是生的,用刀切得飞薄,全靠那碗汤烫熟。
四是主食,一套米线配料就能有十几种,包含了许多云南的土特产。蒙自的米线用料好,柔糯适口,绝非干米线可比;配料考究,调味丰富,制作精细,汤味香醇。
吃法有讲究
进餐时,以大"海参碗"盛汤,加味精、胡菽、熟鸡油。汤滚油厚,不冒一丝热气。汤上桌后,将鸽蛋磕入碗内,继而将肉片氽入汤中,轻轻一搅,霎时变得雪白、细嫩。然后再放入鲜菜、米线,配上辣椒油、芝麻油等,便可食用。米线品种甚多,吃法多样,既可热吃,也可凉吃,可荤可素,丰俭由人。
发展历程
蒙自过桥米线于20世纪初传入昆明,现在蒙自的过桥米线馆已达300家左右,发源于蒙自、兴盛于蒙自的江氏兄弟“桥香园”过桥米线餐饮企业越做越强,现省内、省外的直营、加盟店总数已达50多家,北京、上海、香港等发达城市都有加盟店,甚至美国、德国、法国等国也能见到打着“蒙自过桥米线”招牌的餐馆。
2008年1月,蒙自县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起草《蒙自过桥米线》企业标准。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后,标准于2009年2月1日上报红河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现在,过桥米线历经了风雨沧桑,已跻身于“中华名小吃”之列,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系列一颗璀璨的明珠。2009年蒙自被正式命名为“中国过桥米线之乡”。
来红河旅游的小伙伴们,一定不要忘记在赏玩美景之时,品尝一下美味的过桥米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