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迷醉云南 / 宗教

神明的居所——松赞林寺


从香格里拉县城向北驶出不远,便是一片宽阔的草原。正在贪婪地享受这绿色之际,一座洁白而巍峨的寺院突然出现在草原尽头,群山之上。湛蓝的天空下,飘忽不定的白云间,矗立于群山之间的这座寺院便有几分圣洁庄重的味道,极高处的屋顶上有鎏金铜瓦熠熠发光——初次谋面的松赞林寺简直可以用“惊艳”来形容。之前对松赞林寺并无多少了解,直至知道它是云南藏区最大一座藏传佛教寺庙,有“小布达拉宫”之称,心下又有了“失敬”的不安。

松赞林寺布局独特。全寺占地500亩,形成一个椭圆形城垣。林仓、吉康量大主殿高高矗立中央,而主寺之下八大康参与“西苏”、“觉夏”簇拥拱卫,高矮错落,立体轮廓分明,更衬托了主体建筑的高大雄伟。低矮的僧舍、仓库等小型平顶土掌房与高大辉煌的大寺主体建筑既形成鲜明对照,又达到高度的和谐与统一,充分体现了藏式建筑特点。

这座寺有非同寻常的历史:建于1679年的松赞林寺,是由康熙皇帝朱笔批准,五世达赖阿旺洛桑嘉措亲自占卜选址的一座寺院。据说五世达赖选址时,见此地前有圣母胡,背靠卡日山,东面清澈的奶子河横贯整个大中甸,西面与释卡雪峰遥遥相望,“林木深幽现清泉,天降金鹜嬉其间”,其地理位置天人合一,因而语言此地将来必定众僧云集,便决定在此建寺。

松赞林寺正式的称谓是“噶丹•松赞林寺”,这个名字也是五世达赖亲赐的。首冠“噶丹”,也显示了松赞林寺与格鲁派第一座寺院——噶丹寺一脉相承的关系。1409年,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在拉萨创立“祈愿大法会”后,在拉萨河南岸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上,兴建了噶丹寺。“祈愿大法会”的创立和噶丹寺的兴建标志着格鲁派在藏传佛家中正式形成。寺院建成后,宗喀巴在此居住,著书立说,弘传格鲁派教法。1419年,宗喀巴在噶丹寺院级。噶丹寺因此位居格鲁派著名的六大寺院之首,清朝雍正皇帝曾给寺院赐名“永泰寺”。“松赞林”意为天界三神游戏之地。而在冬眠的马岗建“拉吹”(山神台)象征色拉寺,西面建松匹林“拉吹”象征哲蚌寺,这样就形成与拉萨三大寺遥相呼应的局面,可见松赞林寺建寺之初,归属之心的迫切。实际上,松赞林寺与拉萨的联络贯穿于建寺始终。香格里拉地方志上说,当时西藏地方政府也派来官员与中甸头目一起负责建筑工程。松赞林寺建成后,拉萨三大寺选派一些高僧到中甸,管理寺庙,开班授课、宣讲格鲁派教义及教规。

建于群山之上的松赞林寺在外型上的确与布达拉宫有几分相似。宽敞的大殿可同时容纳近2000人打坐诵经,以显示佛法之宏大,其香火也十分旺盛,善男信女们络绎不绝。从主寺出来,沿山势而下,可以看见鳞次栉比的僧舍。松赞林寺自建起,就成为滇区一个重要的藏传佛教城所。到七世达赖时,松赞林寺僧人已增至1300人左右,因而又进行了扩建;约1750年,乾隆帝降旨,松赞林寺僧人额定1226名——请中央政府对藏传佛教的重视,也可见一斑。到了1800年左右,松赞林寺的僧人多达2000余人。从此,松赞林寺不但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还成为川滇一带的黄教中心,在整个藏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很长时间以来,松赞林寺在当地人心中有至高无上的威望。讲解员说,当时民户男孩以送入寺内党喇嘛为荣,于是稍富裕的人家,家家有男儿当喇嘛。他们和土司头人家除了留一子传代外,其余均送入寺内。松赞林寺内历代珍品众多,有五世达赖、七世达赖时期的八尊包金释迦牟尼佛像、贝叶经、五彩金汁精绘唐卡、黄金及各种精美的鎏金或银质香炉、万年灯等。全寺收藏有《甘珠尔》10部(其中两部为金汁手书)、《丹珠尔》等20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