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迷醉云南 / 宗教

大理崇圣寺三塔——傲立千古秀雄姿


始建于唐、宋(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崇圣寺三塔可谓千古奇观,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为崇圣寺五大重器之首,前一后二,呈等腰三角形排列。大塔居前,又名千寻塔,全称“法界通灵明道乘塔 ”,始建于南诏国劝丰佑(公元823-859)时期,为16级密檐式方形空心砖塔,典型的唐塔的建筑风格。前有石砌照壁,照壁上嵌有明万历11年(公元1583年)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手书的“永镇山川” 四字。南北小塔,在大塔西南,西北角,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即大理国段正严(段誉)﹑段正兴执政时期,为八角形11级楼阁式空心砖塔,为典型的宋代佛塔建筑风格

山海大观石牌坊为白族特色牌坊,上书苍劲有力的“山海大观”几个大字。

望海楼,为三重檐明清式楼阁。是寺院后面的一幢重要建筑,极佳的观景点。这里四周松柏滴翠,楼立林中,登楼可眺望大理全景,苍洱毓秀,尽收眼底。

南诏建极大钟铸于公元871年,南诏建极十二年,故名南诏建极大钟。据徐霞客《滇游日记》记载:“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为崇圣寺五大重器之一,与三塔同为镇寺之宝,惜毁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6年---1872年)的战乱。重铸的南诏建极大钟为典型的佛钟,由北京古钟博物馆据历史资料设计,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钟体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饰六幅波罗密图案,下层饰六幅天王像,钟高3.86米,口径2.138米,重16.295吨。

雨铜观音铸于南诏中兴二年(唐昭宗光化二年),即公元899年。据传当时大理崇圣寺有一位高僧曾发誓终生募化铸一铜观音像以祈国泰民安,“铸時分三节为范,肩以下先铸就而铜已完,忽天雨铜 如珠,众共掬而熔之,恰成其首,故有此名。”(《徐霞客游记》)其像高三丈,庄严静美,细腰跣足,造型精美,为南诏遗物。

弥勒像高3.7米,坐姿,体形肥胖、袒胸露腹,大肚凸出、手掐串珠,笑口常开,身着僧衣的金色圣像。弥勒是梵语,意为“慈氏”。他名叫阿逸多,生于南天竺的贵族家庭,后成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并先于释迦入灭,上生兜率天内院,做了补处菩萨(后补佛)。释尊为之授记,预言“他将于兜率天56亿年后,下生人间,并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因而称为“未来佛”。

崇圣寺山门正中央的围栏下方,有一个龙池,池宽7米,半径3.7米,深0.6米。龙池上方,雕有巨型龙头。龙头以原址挖出的一块高5米,宽4.5米的大青石的自然形态为基础,就地取材,浑然形成的奇石,加上巧夺天工的雕凿,这高4.5米,宽4.2米的巨型龙头,图案精美、栩栩如生,圣水从龙嘴涓涓而下,颇有云水翻腾,风雷激荡的气势,给崇圣寺平添几分神秘的佛教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