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月中旬起,由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出品发行的云南省情系列微视频《美丽云南》(第三季)更新上线。继2022年成功推出31集后,今年计划推出69集。该系列微视频从“世界遗产”“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云南特有民族”“云南美名”“云南美物”“云南旗舰物种”“云南非遗”“云史”“云山”“江河源”十个系列选题出发,串联起云南万物,为观众诠释一个意象万千的美丽云南。敬请关注!
今天,一起看《其色似银 光亮如镜——云南非遗:锡器制作技艺》。
“锡则临安者最佳,上者为芭蕉叶,扣之声如铜铁,其白如银,作器殊良。”这是明代著名藏书家、文学家谢肇淛在他所著的《滇略·产略》一书中对“临安”之锡器的赞誉。“临安”,是明清时期的云南临安府,位于云南东南部地区,下辖如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所属的建水县、开远市、石屏县、蒙自市、个旧市,以及玉溪市所属峨山县、通海县、华宁县等地。
锡器,是以锡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金属工艺品。早在商周时期,云南制锡技艺就已经相当成熟,在楚雄万家坝春秋中期墓葬出土的文物中不乏制作精美的锡器。
《云南省志·文化志》中记载:“两千多年前,汉朝便置官吏在个旧督办锡务。至清朝康熙年间,个旧锡矿山向民间资本开放,许多锡工艺作坊在现今的大桥聚集,形成一条专门制作锡工艺品的‘锡行街’。”锡器制作技艺作为一种传统手工技艺被延承下来,主要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
红河州个旧市
锡工艺品,其色似银,光亮如镜,制作精美,具有富贵高雅,防腐蚀,耐磨损的特点,在中国工艺品百花园中独树一帜。工匠们擅于在小巧玲珑的锡制品上雕刻花草鱼虫、山水诗词等具有国画风格的图案,秀美而典雅。
工匠在锡制品上雕刻
传统的锡工艺品制作,主要采用高纯度精锡,经过融化、压片、裁料、造型、刮光、装接、擦亮、装饰雕刻等复杂工序制成。古往今来,锡器制作技艺在世代匠人的手中历经磨炼,愈益精湛,传承和创新相得益彰。2009年,锡器制作技艺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锡工艺品展示
匠人们如今普遍使用的石范浇铸工艺及斑锡工艺,进一步提升了锡制品的艺术价值。其中,石范手工雕刻技艺尤为繁复和精妙,包含采料、规划、塑型、打磨、初刻、精雕、浇铸等多道工序,需要先制作石模,其材料多为青色或红色粉砂岩,经过手工雕刻和打磨,然后在石材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
浇铸是模具运用的另一关键环节:将高温熔化的锡液注入模具的型腔中,利用模具和金属液的温差,快速将未凝固的金属锡液倒出,金属液在模具上冷却凝固形成壳体状立体作品,整个工艺由人工完成。
工匠将锡液注入模具
冷固成型的锡器
“以刀代笔”是石范技艺最大的特点,它让艺术和灵感以模具为介质“跃然于锡”。锡器制作石范手工雕刻技艺蕴藏着世代相传的民族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是一代代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更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灵魂。
斑锡的出现不仅突破了传统锡器的工艺表现形式,同时也使得锡工艺与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相融合。《云南省志·文化志》中记载:“斑锡工艺是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使斑花形成独特的斑纹肌理,具有黑、白、灰耀斑相间的折射效果和立体美感,同时还具有表面抗氧化特性。”每一次斑化都不会有重复的图案,这就意味着每一件斑锡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古朴内敛而又耀若星辉。
斑锡工艺作品
2011年,“个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锡器制作传习馆”正式成立,由锡器制作技艺传承人——程林对学徒进行技艺传授,向人们展示宝贵的传统技艺和精美的作品。
由赖庆国创立的“斑锡龙”品牌是全国第一个手工锡器制作品牌,作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他不仅继承了传统锡器制作工艺,还成功将斑锡制作工艺运用到传统锡工艺制作中。其作品九象奇妙壶、四象普洱茶锡堡(斑锡)、十二吉象普洱茶珍品锡储(斑锡)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赖庆国作品:十二吉象普洱茶珍品锡储
“浮雕填漆法”“浮雕冷挤压技术”“凹凸成型模具技术”等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新工艺、新技术应运而生;喷砂、磨砂、斑花、贴花、覆膜等现代工艺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锡工艺品的制作中,为传统锡制工艺品增添了新的艺术效果;“锡画”产品的出现,更是丰富了个旧锡器的内涵。
“浮雕填漆”工艺制作的锡工艺品
锡画工艺品
锡器制作技艺,以其独一无二的文化特征,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镌刻下了属于云南自己的辉煌篇章。
来源:云南学习平台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