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最新资讯

美丽云南 | 沧海落,石林生——世界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石林


“中国南方喀斯特”在喀斯特特征和地貌景观方面的多样性是无与伦比的。云南石林是世界上石林地貌的最好样板,是该类地貌的模式地,还因其跨越2.7亿年的地貌演化历史而卓尔不群。较其他发育了剑状喀斯特的地区而言,云南石林包含了更丰富的剑状喀斯特形态,更丰富的形态和色彩多样性,并随不同天气和光的条件而变化。

——世界遗产委员会

世界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石林

“云南十八怪,石头长在云天外。”云南山高岭峻,石林尤为奇特。千嶂迭翠,石柱千姿百态;群峰壁立,石峰高耸入云。以水易容,水石相生,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天下第一奇观”——云南石林。

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和地表水对以石灰岩为代表的可溶性岩石溶蚀、沉积,以及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最壮观的湿热带—亚热带喀斯特景观之一,云南石林喀斯特是中国形成最晚、最年轻的喀斯特。2007年,云南石林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南方喀斯特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石林

中国南方喀斯特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石林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云南石林展现了地球演化过程中,不同地理环境的石林喀斯特和发育演化特征。石林喀斯特经历了从古生代(二迭纪早期)至今长达2.7亿年的演化历史,环境的更迭为石林形成准备了良好的地理条件。

云南石林喀斯特的发育经历了“火”(玄武岩喷发覆盖埋藏)与“水”(古近纪路南断陷湖泊)的洗礼,创造了“时间”(多阶段和多期次的石林)与“空间”(古热带海岸、古湖泊山地、现代河流高原环境)结合的石林和分布格局。海底抬升水向下溶蚀,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在有利的地形、气候和水文条件下被垂直裂隙切割,又经水、生物等沿裂隙溶蚀,随着溶沟的加深加宽,岩石被分隔出来,从而形成高大裸露的石林状态的喀斯特地貌。

地球演化的杰作

地球演化的杰作

石林之景可谓“奇石异水,云南独绝”。沧海桑田,柔情的水打磨着坚硬的石,一维的时间“雕刻”着多维的空间,刚柔之间,精彩纷呈。

石林最值得称道的便是景。清康熙《路南州志·山川志》中这样描述石林:“岩高数十仞,攀援始可入,其中怪石森立,如千队万骑。危檐邃窟,若九陌三条,色俱青,嵌结玲珑,寻之莫尽……”

云南石林的喀斯特景观发育过程完整,类型多以剑状、柱状喀斯特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几乎集结了世界上所有的喀斯特地貌形态景观。

高大的剑状、柱状、蘑菇状、塔状等石灰岩柱是云南石林的典型代表,石林与溶洞、溶蚀湖、峰丛、石丘、植被群落等组合景观,被国内外地质专家誉为“世界喀斯特博物馆”。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除了丰富的自然风光,石林的人文景观也十分独特。世代居住在此的彝族支系撒尼人,流传着阿诗玛的故事。传说中的彝族撒尼姑娘“阿诗玛”聪明美丽、勤劳善良、性格坚强,她坚贞不屈地追寻爱情,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阿诗玛的故事,让这片千年石海不只拥有奇山秀水,还充满了海枯石不烂的爱情浪漫。

传说中的石林阿诗玛化身石

传说中的石林阿诗玛化身石

全球“地质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

全球“地质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

云南石林风景区(又称“云南石林”)自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后,就始终坚持以“开发服从保护,保护优先”的原则严格保护石林。2004年,云南石林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2016年“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正式获批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2022年,云南石林喀斯特入选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全球首批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

石林景区

石林景区

目前,云南石林风景区已建成开放的游览区有石林景区(大小石林)、乃古石林景区、长湖景区、大迭水景区等,著名的景点“阿诗玛”就位于小石林片区。根据《石林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云南省石林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规定,并兼顾自然遗产的旅游展示,石林风景名胜区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保护区进行分级保护管理。对严格保护区、自然遗产展示区与游览景区进行了定位分区,实行更有针对性的保护和管理。游览景区将游览区、服务区进行分离,在保护地质遗迹的同时,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

千古石林,万岩之歌

千古石林,万岩之歌

“山石冠天下,风情醉国人”,云南石林印刻着沧海桑田的故事,伴随着水与石的绝唱构筑成时间和空间的纪念碑。旭日升起,阿诗玛驻足于群峰之间,迎八方客,悦四海宾。

 

 

来源:云南学习平台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