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撒玛坝,不知梯田大。”
落恐尖山之巅,海拔2436米的顶峰上,云雾缭绕如仙境。撒玛坝万亩梯田掩映在棕榈和樱花之间,如画一般倾洒在大山上。1300年前,哈尼先民们从这里开始,雕刻大地,雕刻时光。
传说,这里曾经荆棘密布,勤劳的哈尼先民们初来乍到。神仙略斗哈玛力大无穷,他日食三餐,餐米三斗,锄重百斤。他怜惜哈尼人生活艰苦,大锄一挥,助哈尼人在荆棘密布的撒玛坝,辟出初角大田,又用大石激起龙潭水,成为浇灌大田的水源。
哈尼先民们以初角大田为起点,以初角龙潭为水源,开辟出了数以万亩的梯田,鳞次栉比布满了撒玛坝。神话寄寓着人们消解劳苦的乐观精神,而真正创造万亩梯田的,是一代又一代勤劳的哈尼人。
“一层层梯,一层层田,壮丽无比直上蓝天”
从昆明驾车前往红河苏红寨,像许多心中充满远方的游人,怀着无比憧憬的心情寻找撒玛坝。行驶330公里,到红河县宝华镇,找到撒玛坝。4300级,14000亩,站在天光云影里,无论是朝上看,还是朝下看,撒玛坝的壮丽都是一曲击中魂魄的高歌。
撒玛坝,它是红河县哈尼梯田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片,它是汉字史书记载里开垦最早的哈尼梯田,它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梯田粮仓”,它距今1300年。站在它的面前,嘴巴张成一个“叹号”,惊叹劳动人民的双手,居然可以如此巧夺天工。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除了撒玛坝,哈尼梯田还遍布在红河县宝华、甲寅、架车、洛恩等乡镇上。红河县以其独特的气候,滋养着多姿多态的物种,其中有一种生长于海拔1400米到1800米梯田中的粮食,最为独特。
2013年,一个巨大的喜讯从柬埔寨金边传来,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将红河哈尼梯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哈尼梯田受世界瞩目,随其声誉走向世界的,还有生长于梯田之中的这种粮食,那就是梯田红米。
只有梯田红米稻,能适应哈尼梯田冬暖夏凉的泉水,能适应海拔1400米至1800米的日照、气温和水温。也是因此,在1300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尽管农耕文化如何发展,农作物品种如何更新,但哈尼人的梯田红米稻从未改变。悠久的红米稻栽培历史和良好的生态种植条件,使撒玛坝成为了梯田红米的主产区。
梯田红米稻,因为极能适应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自身又具备持久抗性,它不需要施肥,因此成了地道的绿色食品,成了千百年来哈尼族传统稻作文化收获的结晶,更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生态和高品质粮食。
红米—来自世界文化遗产地哈尼梯田的舌尖珍品
世界上有许多地区均有梯田分布,其中著名的有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和龙脊梯田、菲律宾的科迪勒拉梯田和秘鲁的马丘皮克丘梯田。由于梯田的耕作与维护十分艰辛,许多地方的梯田已经被废弃,而红河哈尼梯田经过千余年的开垦,至今仍在持续使用和发展着。
红河哈尼梯田是世界梯田中的典范, 其独有的生态多样性是中外其它梯田都无法替代的。哈尼族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梯田稻作系统管理知识技能,如独特的灌溉和施肥方式等。在红河哈尼梯田种植的水稻品种非常丰富,1982年单是元阳全县统计就有水稻品种195个。
苏红寨—坐拥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红河梯田
在撒玛坝万亩梯田面朝东方的山窝里,就是我们康藤的苏红寨。
因为空气清新、景色宜人、饮食生态,苏红寨附近的村庄都是长寿村,这里的村民们吃的是出产于天地、云海和雨露之间的梯田红米,每日伴随他们的是日出月生、云蒸雾绕,他们清晨从暖洋洋的阳光之中醒来,农忙时在梯田间劳作,农闲时煮着哈尼焖锅酒待客,夜深时在蛙声、蛐蛐声和犬吠声中睡去,一任天上的群星和人间的灯火明明灭灭……
在这里,近百岁的老人可以行走自如、茶饭自足,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有10几人,七十岁以上的还不算老人,他们依然活跃在田间地头。
世间有什么美好,能抵得上这岁月静好?
图文转载自梦想红河https://www.sohu.com/a/417345812_238642?spm=smpc.tag-page.fd-news.9.1599703728162eN1DXps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一切原著者的付出。
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我们将在最快的时间内删除